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草稿)(更正:2021.11.01)

https://www.wallpaperup.com/606712/GOD_OF_WAR_fighting_warrior_action_adventure_godwar_fantasy.html
三大族群 是佛經中說的飲酒者 不分男女

很多人 覺得這世界好像 人們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人家可以那樣 我不行?"

事實上是這樣子的 

釋迦牟尼佛 正法五百年 在佛陀的法教 和其後大迦葉尊者 這時期 佛之正法所化 是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二
十輪品第二
大王…以其先王治國正法,開悟示現,教習誡勅,令其捨除、倒信倒見,修學先王,正直舊法。令自國土一切有情,一趣、一歸、一意、一欲、一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轉聽受詔命隨順奉行,率土和同,作所應作。(請把王以 佛之正法所化 替代)

(你要知知道 佛是這樣子教的)

當從大迦葉傳至阿難 正法已不適合在舍衛國 到了偏僻的北邊 

佛涅槃二百年後 惡比丘將毘尼(律)藏一分為五--《舍利弗問經》

佛藏經卷中
…一味僧寶分為五部。既有五部則生諍訟,互相是非論說過失。舍利弗!如今比丘互相教化互相恭敬,同心共行隨順佛語。爾時比丘不相教化不相恭敬,見作惡者畏而捨去,不能以法共相教誨。或時雖有多聞深智,猶懷憍慢輕賤餘人,各以所是自立其論,不喜相見況能受教?

在這時期找到(出土)的佛像很少 後來佛教 才到處都在立佛像


像法一千年 見《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以及《佛說像法決疑經》 正覺同修會有件事說錯了 佛之正法在天竺(印度) 在達摩東傳震旦(支那、中國)以後 佛涅槃後第十百年 便滅亡了 所以玄奘去印度看到的 是正法滅亡後 還留傳的一些事物 比如佛經和流傳的故事 

佛法亦在像法時期 從印度傳遍自四面八方 巴基斯坦甚至都有考古學出土西元初時的佛像 


末法 我認為 末法時期多久 佛未明說 
佛藏經卷中 淨法品第六
佛告舍利弗:「昔迦葉佛豫記我言:『釋迦牟尼佛多受供養故,法當疾滅。』

那些 末法五千年 一萬年之說 那些經和說法我認為很可疑 和那部正覺同修會也在引用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一樣 
沙門窺基於《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十云:如仁王經說…西方尋訪彼經。未聞有本。
自己沒本事 就應遵守廣欽老和尚的教示:無過便是功 自己沒人信 何必拿一本真偽有問題的經 在那邊為自己說話?
還有許多 真偽經的問題 比如咒
https://asdfxgoogleplus.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19.html
cbeta中的 譯經者:善無畏、金剛智、不空(沒記得那麼清 其他還有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 般若共牟尼室利)
那些像 父母恩重男報經 天地八陽神咒經 應該大家查一下就知道了
這句話是正覺同修會的蕭平實說的 信不信是你的事 反正我是信了
菩提流支 翻譯的 會有一點點的不正確 有一些違背了佛意 ~實相經宗通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4667


事實上 如前所說 佛該告訴我們的 早就說了
只是很多人會誤會 以為學佛 像蕭平實在那怎麼講 就信了 
其實不是 我們有一樣的 有不一樣的

長、中、增一、雜阿含經 是大家都一樣的 但四勝諦八聖道十二因緣對 我們 來說是不必的

當依止的是: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17
「復有一法而能護世。何等為一?謂真實行。以真實故即能護世。又復善語又無諂曲,此等一法皆能護世。諸仁者!如是等法,汝等勤行即能護世,自能護已復令他人亦能護世。」

如果你是菩薩 你可以再"別(另外再)"依止這段:
《維摩詰所說經》卷2
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

如前說 大乘諸經的集結 也是"別"集的 請見這篇最後一段所引《大智度論》:
https://asdfxgoogleplus.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47.html

說真的 如果只看四阿含 想修聲聞、緣覺法者不知要怎麼學佛? 大悲咒、占察善惡報應經、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以及 其實好幾部經 公開地說出來(是的 就是在說PTT 那些FB社團也一樣) 一堆人一定毀謗 然後 你就會被列為黑名單(是的 你是對的 但那些佛教論壇 是不容對的存在的地方) 甚至那些討論區規定 本是就是在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 學佛者自己要知道 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你是菩薩 你要知道的咒 還有一個很重要在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如果你是男生 有女人習氣 央掘魔羅經卷四說的 除男女相 當修空寂法 對你來說很重要 這邊說一下 空寂法不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修的無諍三昧 那是四禪 而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

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自相空中不見不可得空、不可得空中不見自相空,不可得空中不見無法空、無法空中不見不可得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入菩薩位。

這段 

如果你是女生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你要看這部

破斥出家人 不是我們的事(蕭平實那是另一回事) 破斥密宗那些也是 這些當八卦看看啦 佛在大悲經卷三說:
於當來世法欲滅時,當有比丘、比丘尼於我法中得出家已,手牽兒臂而共遊行,從酒家至酒家,於我法中作非梵行。彼等雖為以酒因緣,於此賢劫一切皆當得般涅槃。

不要太管那些出家人 筆者一開始也沒在說蕭平實的錯(也實在不想說) 但實在忍無可忍 呂真觀、悲智、一些不能公開講他們名字者 包括女生 被你們誤導、害的太多了 如果真的要說 是這時代修學佛法真的很難 又我們被那些不願苦行的出家佛弟子 誤導、害得太多了 所以才會這樣講 玄奘菩薩說:豈斥他過己義便成 若不摧邪難以顯正 
佛弟子自己怎麼可以不正成這樣? 

其他的 你在網路上常會看到 在以前的話 口耳相傳 人家也會跟你講(不要管太多 反正就是這樣)
木占察輪(木輪相法 --占察善惡報應經 (之後 可繼續看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悲咒(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恩 一樣是就是這樣的事 會慢慢知道 身體不好要放生(救蟻子(蚯蚓…等)(如果剛開始沒錢 在職業上 可考慮那種身體比較能負荷得了的(或念大悲咒)、助印經書(錢慢慢存 一次最少印一百本 價格差很多) 有些團體或機構有在各流通處放結緣書 可以交給他們 或自己有空就去各流通處放)

其他的修行 是不會有人公開很白的跟你講的 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 要看看廣欽老和尚是怎麼教的:
會聽的人,聽一二條就知道,不是每一樣都講,以前法師講經都留些讓你自己去悟,不是每樣都講,又不是在講故事。

而那些 包括蕭平實在內 到底有沒有證悟? 要如何依長阿含經卷三之四大教法: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去判斷那些法師? 

開悟者有開悟者的功德
初地(地上菩薩)有初地(地上菩薩)的功德
苦行、四禪、神通等有苦行、四禪、神通的功德(比如以前有一位馮馮居士 他有神通 你就知道他起碼不是私下搞些犯戒的事情者 但他最後不信佛教 改信基督教了) 
這些佛經中都有說 

廣欽老和尚說 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楞嚴經是說 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不論如何 未開悟者是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開悟者是沒有遺失真性 所以說他是開悟

我們顛倒行事的眾生 聽開悟者說法來修行 這應是無有疑問的事情 未開悟者 則是跟我們一樣 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雖然有許多開悟的祖師 說那些未開悟的修行人哪些好 但我們不一定看得出來 但開悟者的說法 你如果有下功夫 去和佛經說的對照 他們的說法會是一樣的 這是學佛一個基礎的 長阿含經卷三說的四大教法: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開悟的祖師 又以修行不同有不同的功德
苦行有苦行的功德 四禪、神通等…各有各自的功德 這些佛經都有說
即是前說之 "你沒苦行 說法一定是偏的" 苦行如果你要查 是"無礙辯"

四禪: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三
修定能斷惑,  餘業所不能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
生死品之三
又彼比丘觀察如是三界五道五種彩色生死畫衣,於三地住,謂:欲界地,色、無色地。心業畫師習近婬欲、攀緣欲界種種色畫,緣色依止。有二十種離欲四禪以為畫筆,依十六地是所畫處,畫作色界,離緣色界三摩跋提、緣無色界,畫為四處。心業畫師廣畫如是三界大衣。

初禪以上我也沒有 很難說清楚 有四禪的開悟祖師 他說的話 恩 你會覺得他說的你比較想看 如果你要拿來和沒有四禪的祖師說的比 真要說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修的無諍三昧 就是四禪 


初地以上的菩薩
大般涅槃經卷22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之四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捨慈得慈,得慈之時不從因緣。云何名為捨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諦。菩薩摩訶薩捨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不從緣得。
 「復次,云何捨慈得慈?慈若可捨,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薩無緣之慈。捨一闡提慈、犯重禁慈、謗方等慈、作五逆慈,得憐愍慈、得如來慈、世尊之慈、無因緣慈。
「云何復名捨慈得慈?捨黃門慈、無根、二根、女人之慈、屠膾、獵師、畜養雞猪如是等慈,亦捨聲聞、辟支佛慈,得諸菩薩無緣之慈。不見己慈、不見他慈,不見持戒、不見破戒。雖自見悲,不見眾生;雖有苦受,不見受者。何以故?以修第一真實義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

在初地前一切的學佛者 沒那自在力作大王 當然也沒本事評論政治 有 那是推出來、或照著佛經講 因為佛那樣講 所以一定是那樣 信佛語故
初地以上的菩薩 一定有初禪(離男女欲) 

初地以上的菩薩說法 有件事你會看得出來 薩摩訶薩捨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不從緣得 雖自見悲,不見眾生…何以故?以修第一真實義故
 他可以以無緣慈 對一切眾生說法 簡單說 你找他說的法 一定看得到看起來像他在對你講的法 但不是說 那說自己是地上菩薩的蕭平實 說的就都是對的 乃至玄奘菩薩 都一樣 長阿含經卷三之四大教法: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 那些說法祖師的法教 他修證到哪?(如前說的五地、初地、開悟功德) 他有沒有苦行?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七
◎去來品第二十
「善男子!菩薩當修四法,即能於諸所作而得自在。何等為四?一者善修現前無滅之法具五神通,二者善觀勝解脫門具四禪定,三者超勝梵世具四梵行,四者以方便慧於一切處善修無生。菩薩若具如是四法,即能於諸所作而得自在。」

他有沒有 菩薩能於諸所作得自在 的四種功德?


最後 你在人生 大概三十五歲之前 如果還沒辦法離十無依行 無法守住前說之一法 不找個伴 度過這一生 其他留到退休再想 你這一生會很難過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3 
無依行品第三之一
善男子。有大記別法名無依行。
過去一切諸佛世尊。為欲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
現在十方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
未來一切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

汝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具得聞此無依行大記別法。我於今者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

佛言。大梵。有十種無依行法。若修定者隨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設使先成尋還退失。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隨成一乘。何等為十?
 
一者、世有一類,雖欲修定,而乏資緣,經求擾亂。
二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犯尸羅,行諸惡行。
三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顛倒見,妄執吉凶,身心剛強。
四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心掉動,不順賢聖,諸根輕躁。
五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離間語破亂彼此。
六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麁惡語毀罵賢聖。
七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雜穢語及虛誑語。
八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貪嫉於他所得利養、恭敬,心不歡悅。
九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瞋忿於諸有情,心常憤恚。
十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邪見撥無因果。


前說 若以男女再分 是六群 
而 又可以從佛法上來說 將六群歸類為三大類

有一大類 他們(菩薩)做的事 是悄悄地做著 守護這世界的事情
有一大類 他們做的事 是一些你本以為理所當然、不知不覺地受其幫助的事物 那其實是他們成就的
有一大類 他們做的事 是如同晚上指引船隻方向的星辰一般 恆守著他們天宮中的位置 發揮他們的作用

恩 如果你聽不懂 我跟你說 這些都是佛講的 分別在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大方等大集經(有的人可能還要多看一部 正法念處經)
當你懂以後 只能用這種方式講 不然你會被說:佛經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以及 是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說 但是 會跟蕭氏一派說的一樣 一堆人連看都看不下去 甚者毀謗 而且這個人 一定是Queer 只能對一些些人講法 卻不會承認自己是 或者 如前說 如果是有苦行的地上菩薩 他可以以無緣慈對一切眾生講法而不偏 他也對一切眾生講法 但講的一定是錯的 很多人都可以依佛經指出他講的錯誤


而 前說 三大族群 佛也有在經裡面說 佛怎麼說的 我不能直接和你講:
1,他們都是飲酒者 不分男女 都是飲酒者(即便你是菩薩 那也是最後才能守住的戒) 如果你懷疑 是你自己認識的不夠 或 從佛法上來說 你一定忽略了什麼
2,請自己看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zoHEgxYj0

https://creativemarket.com/silverkblack/2137878-Young-man-helps-to-homeless-person-and-giving-him-some-money-while-beggar-drink-alcohol-and-sit-near-shopping-cart-at-street
https://www.alamy.com/stock-photo-staff-member-walter-brandt-of-the-sewage-treatment-plant-of-oewa-wasser-58411073.html

https://asdfxgoogleplus.blogspot.com/2018/11/i-want-di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