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蕭平實 楞嚴經講記卷一 之錯誤(更新:2018.06.18)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31

只受持聲聞頭陀行的大迦葉尊者等四十餘位阿羅漢,不曾迴心大乘,也沒有證悟大乘法

所以西天第一祖 蕭平實是不承認的? 世尊傳法給一個不曾迴心大乘 也沒有證悟大乘法者
《大唐西域記》 卷九
摩伽陀國 山城北門行一里餘,至迦蘭陀竹園…竹林園西南行五六里,南山之陰,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摩訶迦葉在此與九百九十大阿羅漢,如來涅槃後結集三藏。

初,大迦葉宴坐山林,忽燭光明,又覩地震,曰:「是何祥變,若此之異?」以天眼觀,見佛世尊於雙樹林間入般涅槃,尋命徒屬趣拘尸城。路逢梵志,手執天花。迦葉問曰:「汝從何來?知我大師今在何處?」梵志對曰:「我適從彼拘尸城來,見汝大師已入涅槃,天、人大眾咸興供養,我所持花,自彼得也。」迦葉聞已,謂其徒曰:「慧日淪照,世界闇冥,善導遐棄,眾生顛墜。」懈怠比丘更相賀曰:「如來寂滅,我曹安樂,若有所犯,誰能訶制?」迦葉聞已,深更感傷,思集法藏,據教治犯。遂至雙樹,觀化禮敬。既而法王去世,人、天無導,諸大羅漢亦取滅度。時大迦葉作是思惟:「承順佛教,宜集法藏。」於是登蘇迷盧山,擊大揵稚,唱如是言:「今王舍城將有法事,諸證果人宜時速集!」揵稚聲中傳迦葉教,遍至三千大千世界,得神通者聞皆集會。是時迦葉告諸眾曰:「如來寂滅,世界空虛,當集法藏,用報佛恩。今將集法,務從簡靜,豈恃群居,不成勝業?其有具三明,得六通,聞持不謬,辯才無礙,如斯上人,可應結集。自餘果學,各歸其居。」於是得九百九十人,除阿難在學地,大迦葉召而謂曰:「汝未盡漏,宜出聖眾。」曰:「隨侍如來,多歷年所,每有法議,曾未棄遺。今將結集,而見擯斥,法王寂滅,失所依怙。」迦葉告曰:「勿懷憂惱。汝親侍佛,誠復多聞,然愛惑未盡,習結未斷。」阿難辭屈而出,至空寂處,欲取無學,勤求不證。既已疲怠,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證羅漢。往結集所,叩門白至。迦葉問曰:「汝結盡耶?宜運神通,非門而入。」阿難承命,從鑰隙入,禮僧已畢,退而復坐。是時安居初十五日也。

[0922c22] 於是迦葉揚言曰:「念哉諦聽!阿難聞持,如來稱讚,集素呾纜(舊曰修多羅,訛也)藏。優波釐持律明究,眾所知識,集毘奈耶(舊曰毘那耶,訛也)藏。我迦葉波集阿毘達磨藏。」兩三月盡,集三藏訖。以大迦葉僧中上座,因而謂之上座部焉。

阿難證果西行二十餘里,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大眾部結集之處。諸學、無學數百千人,不預大迦葉結集之眾,而來至此,更相謂曰:「如來在世,同一師學,法王寂滅,簡異我曹。欲報佛恩,當集法藏。」於是凡、聖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柰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呪藏,別為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眾部。

蕭平實所說之:文殊菩薩…宣稱:吾等亦欲結集 是不存於史之想像

你要提倡什麼是你的事 不必眨他人以揚己所說

你不必眨別人證阿羅漢 阿含經 不是成佛之道 佛亦是阿羅漢 你不必眨佛之隨宜說法 表你所提倡之什麼 

你要宣揚你提倡之什麼 儘管做 破邪顯正就破邪顯正 《成唯識論》或《成唯識論述紀》:豈斥他過己義便成,若不摧邪難以顯正。 請不要拿別人的話 只拿一半 豈斥他過己義便成 你可不可以學學別人是怎麼寫的 論 述 你可不可以不要當今人都是幼兒 自己花點功夫 文言文寫論 再寫你的「講記」「講義」 OK? 你以為圖書館裝得下你那幾百本書嗎? 下一位乃至下一百位法主的書要放哪? 你的書出電子版沒關係 喜歡的再花錢買書 也方便大家搜尋

2018/06.18補充:大乘諸經 非如蕭平實眨人仰己之說 大迦葉是阿羅漢 什麼什麼故不集結云云 實際的歷史是如何 我沒找到紀載 不得而知 但由龍猛(樹)菩薩的記載 可知大乘諸經 是別傳的 

《大智度論》卷100
問曰:
若佛囑累阿難是般若波羅蜜,佛般涅槃後,阿難共大迦葉結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說?
答曰:
摩訶衍甚深難信、難解難行。佛在世時,有諸比丘聞摩訶衍不信、不解故,從坐而去,何況佛般涅槃後!以是故不說。

復次,三藏正有三十萬偈,并為九百六十萬言。摩訶衍甚多無量無限,如此中〈般若波羅蜜品〉有二萬二千偈,〈大般若品〉有十萬偈,諸龍王、阿修羅王、諸天宮中有千億萬偈等。所以者何?此諸天、龍、神壽命長久、識念力強故。今此世人,壽命短促、識念力薄,〈小般若波羅蜜品〉尚不能讀,何況多者!

諸餘大菩薩所知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說,無量世中或變化作無數身,是故所說無量。

又有《不可思議解脫經》十萬偈,《諸佛本起經》、《寶雲經》、《大雲經》、《法雲經》各各十萬偈,《法華經》、《華手經》、《大悲經》、《方便經》、《龍王問經》、《阿修羅王問經》等諸大經,無量無邊,如大海中寶,云何可入三藏中?小物應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問,應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訶衍中?」摩訶衍能兼小乘法故,是故不應如汝所問。

復次,有人言:如摩訶迦葉將諸比丘在耆闍崛山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尸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

又阿難知籌量眾生志業大小,是故不於聲聞人中說摩訶衍,說則錯亂,無所成辦。佛法皆是一種一味,所謂苦盡解脫味。此解脫味有二種: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是故有大小乘差別。為是二種人故,佛口所說,以文字語言分為二種: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

復次,佛在世時,無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羅比丘、持毘尼比丘、持摩多羅迦比丘。修多羅者,是四《阿鋡》中經名、摩訶衍中經名。修多羅有二分:一者、四阿含中修多羅,二者、摩訶衍經名為大。修多羅入二分,亦大乘、亦小乘。二百五十戒,如是等,名為修多羅。毘尼名比丘作罪,佛結戒:應行是、不應行是,作是事得是罪。略說有八十部。亦有二分:一者、摩偷羅國毘尼,含阿波陀那、本生,有八十部;二者、罽賓國毘泥,除却本生、阿波陀那,但取要用作十部。有八十部毘婆沙解釋。

是故知《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等在修多羅經中以經大、事異故別說,是故不在集三藏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